大家好,我是野和尚
前幾個禮拜去了一趟花蓮
在夥伴的帶領下,去了黃昏市場
也在東大門夜市發現不少有趣的原住民食材
有些市場也沒有,是跟攤販老闆聊天的過程中
跟他們交關把食材買回來試試的
(就是像在這樣的攤子,有去過花蓮東大門夜市的朋友可能有印象)
我買的東西如下
天鵝瓜、葛郁金、老鼠瓜、姆指瓜、龍葵葉
車輪茄、醃石鱉、醃生豬肉、醃生牛油、刺蔥
由於食材滿多的
我就分幾次跟大家分享
(這是老鼠瓜,旁邊有情人的眼淚)
(突然發現沒拍整體照,只好這樣湊合著了)
(後來全部在家裡炒出來長這樣)
這次要分享的是天鵝瓜及葛郁金
(葛郁金上面有了,來看看天鵝瓜)
天鵝瓜,也叫天鵝瓠
長得非常奇妙
據說一開始是觀賞用瓜的一種
(但吃起來根本不是南瓜啊XD)
我覺得看起來根本就是惡魔果實的一種啊!
(是不是長得超不妙的)
查了一下
發現由於它是攀藤瓜類
如果是吊掛種植,瓜頸的部份會變直
但若是放在地面上種植
就會有彎起來的瓜頸
皮又厚又硬,蟲子叮不下去
應該是都可以有機栽培
由於是瓠瓜
聽快炒店老闆說
去皮吃的感覺跟瓠瓜、絲瓜感覺很像
於是我也決定用煮絲瓜的類似方式做
而葛郁金看起來像小的、白色的蘿蔔
也有點像歐防風或是薑類
又叫竹竽、粉薯
性甘涼、清熱解毒、清肺利水、通腸排便
可以製成藥材葛郁金片
(葛郁金本人)
我們常聽到的葛粉、太白粉
一開始即是用葛郁金來製成的
將葛郁金搗爛泡水後
釋出沉澱的澱粉質取出曬乾
即是葛粉
但因為種植條件比較嚴苛,產量也不太穩定
而馬鈴薯、木薯的產量更多更穩定
因此逐漸被取代了
老闆告訴我由於葛郁金的纖維呈直條狀
容易咬不爛
因此在調理時需要用橫刀將纖維切斷
才會比較好入口
生吃也可以,煮湯或炒肉片也可以
我在清洗準備時,並沒有削皮
只用菜瓜布將表面洗淨
嚐試生吃了一小片
果然粉粉的口感很明顯
在清甜中帶有草生味
切開來,生的觸感跟歐防風滿接近的
不過炒熟後則完全不一樣
歐防風印象中比較鬆散
但葛郁金的口感厚重許多
咬下去有種脆脆糊糊的感覺
很像馬鈴薯,但沒有馬鈴薯那麼鬆
會有點黏在牙齒上的感覺
但又在黏重中帶著清爽的味道
滿好吃的,若有機會在台北買到
是我會再次嚐試的食材
【貢丸煨天鵝瓜】
食材
天鵝瓜 一顆
貢丸 約4-5顆
丁香魚乾 約6-10條
蒜頭 適量
薑絲 少許
辣椒 少許
鹽 適量
白胡椒 適量
水 兩碗(用一碗也可,瓜會硬一點)
(天鵝瓠的材料們)
做法
1、天鵝瓜去皮,切半後切塊
因為皮很硬,又凹凸不平
所以我先將其分成三個部份後
用刀削去不平整的皮面
再用削皮刀削皮
最後再切塊
(先咚咚咚地把天鵝瓠切成三份,不然太難削皮了)
(然後用菜刀將硬皮切除,再用削皮刀削,這是菜刀切過的)
2、貢丸一開四、蒜頭切塊、薑切絲、辣椒切片備用
3、冷鍋下油、下薑、蒜及丁香魚乾
(我已經預料到我會不小心做太多了,乾脆用鍋子)
大火炒出香味後,加入辣椒片、天鵝瓜及貢丸
翻炒至天鵝瓜稍軟後
加入兩碗水
轉中火煨軟,將水收到約一碗
(大概是有發育中國中生的四口家庭,四菜一湯中一道菜的量(什麼奇怪的計量方式))
4、加入辣椒片悶約三十秒
熄火,下鹽、白胡椒調味即可
(看看這煮完的饢,是不是真的有像絲瓜?)
【葛郁金炒臘肉】
食材
葛郁金 指頭大小約三條
臘肉 約300克
(處理好的備料盤,材料很簡單)
做法
1、葛郁金連皮洗淨,斜切薄片備用
2、臘肉切薄片備用
3、冷鍋下少許油
加入臘肉後,中火煸至臘肉的油出來
4、取出臘肉,放入葛郁金片,中火炒香
加入少許水悶一下
5、把臘肉放回去,翻炒至兩者皆赤赤即可
(做法簡單,但滋味很棒)
心得
1、天鵝瓠真的就跟絲瓜很像
口感跟甜味都很像
可能我煨得太久了
整體變得有點軟
不過好處是,即使煨到甜味都跑出來
也不像絲瓜那樣整個軟趴掉
2、小魚乾加太多了,哈哈哈
3、下次也許可以試試看加排骨煮湯
4、葛郁金意外的好吃耶
就像我前面寫得那樣
不過炒的時候
因為不太熟悉,會不太確定究竟熟了沒有
我是炒到香味出來,才加水悶一下
5、搭配臘肉很合適
把臘肉鹹重的味道平衡了不少
好像也有人拿來炒雞肉片之類的
或煮湯也有
如果有機會去花蓮
不妨試試這些食材
也請期待後面幾篇分享~
(同場加映,聊著聊著,小米酒就拿出來了)
(與老闆(?)、老闆娘喇賽中)
(攝影 liga. migo)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