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直不覺得自己的工具很多
直到前幾天有朋友提到不如聊一篇我的廚房工具
想想也是保持固定發文節奏的方式
當我決定這麼做
而開始為我的工具拍照時
才發現其實大大小小的東西加一加也…滿多的
有些買來生了不少灰塵
也希望藉由這次分享
大家不要重蹈覆轍
(沒壞前我可是不會丟的)
(啊不用怎麼會用壞…)

好,因為東西不少
我打算分上中下三集
在天橋下講他個三天三夜(被揍)

應該是兩篇可以講完啦…

【刀具類】
還記得一開始進廚房時是用媽媽買的菜刀
後來大學時在外住宿買過家樂福的刀
現在戰力如下

左邊三支是鍋寶的炫彩切刀刀組
橘色那支大概用了五年多
在還沒有右邊三隻前,切菜切肉甚至雞骨頭都是拿它
最左邊是切水果,第二支就比較少用了


這支的厚度如下
其實滿薄的,刀型屬於三德刀,很萬用
刀尖有時候我會拿來剜東西
中段是切菜的主要部份
後段則是一些比較薄的骨頭例如雞骨、豬耳朵之類
重心稍微偏後,但仍算平均
握柄的小鉤在刀子卡住手又溼溼的時候
還滿好做為施力點的
刀身的凸起可以讓食物不要黏在刀上(但那只有一開始,後來都會黏了…)
偏薄的刀缺點就是有時候會怕折斷
不然若以家庭煮夫婦,或是初學者的話
這把我還滿推的
另外兩把同組的就當作備用或水果、菜、熟食之類的用途

接著是再右邊的日本買回來的單刃刀
剛買回來時我很興奮地幫它寫了一篇(炫)專(耀)文
請見→【利其器】第一把單刃日式廚刀,堺一文字光秀
剛入家門時非常新啊
然後沒幾天就被我折騰得長了些銹斑了
不過仍然非常鋒利
一開始不習慣的單刃
在習慣之後可以讓我快速切菜
重心大概在刀身中後段
木柄的手感還不賴
但偏厚重

要拿習慣後才會好一點
再給大家看一眼它的單刃好了

過陣子應該會把它帶去給人家打磨拋光
還他原型
這把刀的缺點除了重外,大概就是太利了吧
一不小心會切到手
至少我的指甲已經被削下來好幾次了 QQ

前兩把是主要應付日常生活的主戰力
再右邊那隻是TIAMO的主廚刀
好像是我媽電視購物買鍋子送的… = =
他說那麼長的刀用不慣可以給我
我當然是很開心地收下了XDDD
這支好像18還是16公分長吧

(是我目前手上最薄的一把)
刀體薄,邊角利,切久了其實食指的指腹(頂住刀邊的地方)會痛
不過刀身比較長的關係
目前主要是拿來切熟肉,例如牛排、鴨胸之類的
用的次數不多,還算勘用
感覺用不太壞…
不然好想入手一把22公分的大馬士革刀…
一把大概三四千吧

最後一把是剁骨專用刀
在菜市場買的,一把七百塊
很重又完全不利XDDD


不過他的功能就是剁骨
所以就別計較那麼多了
我大部份拿他都會握握把握得緊緊的
然後高高舉起,重重落下
有一次還把一塊竹的砧板切成兩半…
我覺得每個人家裡還是要一把剁骨刀啦
這樣毀屍滅跡時在切骨頭時比較方便
至少不會傷刀

目前這幾把用起來還算愉快
(啊,還有一把廚剪,不過是很普通的廚剪,就當已經介紹過了吧)
但心裡敗家的欲望仍蠢蠢欲動
下一把想買小小的剔骨刀(以下皆是網路圖片)

(像這種)
還有肉叉

(這樣的,切肉時很方便,不然我現在都在練手的耐熱度)
還有一把夠長的大馬士革主廚刀
夠長是在切肉時不會有前後拉鋸的動作影響切面
大馬士革刀純粹是喜歡他的美

(是不是美得像畫)
但最近朋友介紹的花蓮原住民的銅門刀也很吸引我…

(感覺就很剽悍)
好,刀具先說到這裡好了
不然光是刀就可以寫一系列
偏偏我又研究得不夠深入
不如把這段到目前為止
當作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厲害的朋友來介紹他的刀子
(上次就是在PTT上看人從介紹棋盤的木材)
(延伸到做砧板的木材)
(燒得我把銀杏砧板放在目前的第一位了,可惡!)

【小東西篇】
說完刀具
來說說廚房裡有些實用、有些不實用的小東西吧
有的可以節省時間
有的是讓你做出來的菜式更美
(但更多還是要看天份啦TT_TT)
目前我有的東西如下
有些真的是買來用沒幾次就束之高閣了


上排開始
白色的是大創之類的店買的蒜頭去皮器
沒有很好用,不是那種輕輕推轉就能去皮的方便程度
還是得按壓一下將蒜頭壓開,讓皮跟肉分開才好剝
但也可能是我最近買的蒜頭都比較小顆
大顆的可能比較好用?
不過大顆的我直接壓一下就很好剝皮了說…

橘色頭尾黑色手把的
是前陣子在烘焙展買的磨刀棒
這隻好像100塊吧
因為號稱連剪刀都可以磨,所以買了他
說到磨刀,我自認還不會
暫時也還沒打算點開這系列技能樹
目前的打算是先用這隻磨刀棒撐一兩年
中間把刀拿去給人磨
最後應該還是會換一把大的磨刀棒
(就是菜市場肉販用的那種)
還有皮帶,但仍然不會買砥石…
那個可能再五六年吧…XD

釘書機出現在這裡很奇怪?
他其實很好用
尤其是在用烘焙紙做紙包系列的食物時
捲起來釘兩針就可以送進烤箱了
有時候烘焙紙要整理弄成有高度的方盤
我也會用釘書機來處理

再旁邊的是簡易的兩用手動開罐器
拿來開米酒蓋、罐頭之類的
這種已經很好用了
要再上去就是像鉗子夾住罐頭邊緣
用轉的那種工具了

下排最左邊開始
木柄的是削果肉削的工具
當初是在曼谷體驗做泰菜時的小禮物
用來削椰絲很快XD
也有看過人拿來削起司
適合稍硬不水的瓜果類
(還沒熟的南瓜也許很合適)

一旁的是壓蒜器
非常好用,有看傑米奧利佛節目的都知道
這把是IKEA的
不用去皮,直接壓進去就好
做醬汁、拌沙拉、炒菜、燉煮都很好用
唯一可惜的是如果你需要的是蒜片或蒜丁就無法了
他只能壓成泥XD

壓蒜器右邊的是蔬果雕刀
下方錐形可以把蔬果切成三角狀
上方可以挖出圓球
我之前做【食譜】金庸菜單–再次挑戰,二十四橋明月夜,好吃但月不圓…
就有用過
但即使已經不用花數十年學蘭花拂穴手了
還是要練習很久才能剜出漂亮的圓(尤其是豆腐)

再來是毛夾
每半年一年我就會想買整件豬頭皮回來滷
肉販通常會處理掉九成的毛
但是還是有些比較細或位置比較討厭的(例如鼻孔、眼窩)
需要用到毛夾
有時候處理雞或鴨也會用到
不是很常用,但很便宜
買一支至少要用的時候不會在廚房搥心肝

再來是大創買的切蔥刀
號稱劃一刀可以切出一樣寬度又長的蔥花
很妙,其實也真的切得出來
切完的蔥會自然捲起來
不錯好看
除了蔥之外,其它細長物體應該也可以切就是了
不過蔥絲我大概只會用在拉麵或蒸魚上
所以使用率不高

一旁的兩支針筒是拿來點醬汁的
擺盤完後想要看似隨意實是假掰地點些圓點
或是在肉裡注入醬汁
我就會用他
如果可以把湯匙技能點高
也許就不需要了

指針式溫度計
烘焙材料行購入
煎牛排用
測油溫時也可以用
想入手一個電子線/針式的
可以進入烤箱
不過貴多了 > <
這把指針式的好像一百上下吧
想要煎大塊的厚肉的話
買一支可以確認中心溫度
很方便
有時候烤蛋糕時,也會直接用它代替筷子插進蛋糕體XD

最旁邊是插花用的劍山
會出現在廚房…是因為我有時會做脆皮燒肉XD
為了要讓皮下的油流出來,讓皮爆開
有的做法是拿刀刺
有的做法是拿肉叉刺
我只是改用劍山而已
偶爾要斷筋或是在肉上刺大量小洞方便味道滲入
也會拿它來捅幾下
相當舒壓
缺點就是又重又不好拿又難洗…


終於,進行到第二張圖了
照這個進度,搞不好真的要分上中下三集,歹戲拖棚啊

不過還好,這張相對簡單
刨削類的手工具如上
橘色的是在食品展中買入的日製刨片器
可以調整厚度,也可以切條
有一個護手器
算是滿好用的
不過居家使用菜刀大概可以在不完美的情況下完成他能做的事的九成
所以雖然一個要1300
大多時間它還是住在抽屜裡…

一旁的三個功能相似
小的都是拿來磨泥,如蘿蔔泥、薑泥(蒜泥我有壓蒜器了(雖然不太泥))
不過總還是覺得沒有很好用
可能是是手順或姿勢的問題
大的四面刨刀則是絲絲、粗絲、磨泥、切片
誠如這張圖片看到得,磨泥跟切片我有另兩個專用工具了
因此這個大多是拿來刨絲
像是蘿蔔絲、起司絲之類
他的絲比看起來的洞細得多
封閉的空間可以協助集中刨下的食材
這算是優點
但過於直立的角度其實並不好使用
總覺得我還沒找到刨絲最好用的工具 ORZ



最後兩張放在一起講
他們被我歸類在手動攪打工具
第一張圖左上小小的是竹製的缽
好處是打少量或單純要敲碎幾顆香料時很方便(例如敲碎草果、香菜籽之類的)
壞處是容量太少,稍微多一點時東西很容易噴出來
而且竹製的不知怎地我就是不太想打溼材
這個便宜,小五金行一個120的樣子
旁邊的大深缽是在東南亞商店買的,五六百~
是泰國街頭做涼拌木瓜絲的標準尺寸XDDDDD
陶製的,重量重,夠深
打各種香料或溼材都不太會噴出來
但重很累…底部其實不平,堅硬的陶會刮傷檯面
而且其實我也有點怕哪一天就這樣把它給敲碎了…
畢竟涼拌木瓜絲要用的力氣
跟打咖哩香料醬要用的力氣還是不太一樣
所以其實我打算再入手一個石製的中型缽,大概介於兩者之間
目前還沒入手的原因除了皮包不夠厚外
也卡在「倒底誰的日常廚房會有大中小三個缽的啦!」這種事上

下面那張圖算是切碎攪拌都可以的
插了把手後可以手動旋轉,把菜切成碎碎的
也可以脫水少量的蔬菜
唔,說脫水好像有點太厲害了,甩乾好了
但至少做水餃餡、打洋蔥碎之類的很好用
又很便宜,才三百多(網購)
至少在我入手另一台電動調理機前
都還滿常使用它的
不過缺點除了累之外
握手的旋轉是平面的
不是那麼好出力(因為還有要切的食材的阻力)
然後手的位置放不好會被塑膠的零件部位劃到
我因此磨破皮過幾次…
所以後來才會狠下心買電動的
當然…這一切用菜刀也是可以的
只是累的程度…你知道的
懶惰,是科技進度的動力之一嘛,哈哈哈

這次先這樣好了,有點太長
我還有鍋子跟電動工具還沒放上來…
 

arrow
arrow

    野和尚(mi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